欢迎光临 注册 登录 留言 收藏 演示 首页


[配音人物传记]任志宏:蓝调语言艺术的痴迷者

http://www.uupei.com  2009/12/22 1:16:11  优优配·配音人物传记
标签:配音名人 任志宏 探索发现 纪录片解说配音
任志宏:蓝调语言艺术的痴迷者
  任志宏,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,近年来,在央视《探索发现》栏目中担任解说的大量纪录片作品,如:《解放战争》、《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国档案》、《极地跨越》、《走进非洲》、《撼天记》、《北洋水师》、《庚子国变》、《徽洲》、《江南》、《独领风骚——诗人毛泽东》、《中国史话》、《考古中国》、《丧钟为谁而鸣》、《战俘存亡录》,主持并解说时长为六小时的大型特别节目《辛亥革命》等,均受到观众的好评。

  对于许多观众来讲,最初认识任志宏并不是他的荧屏形象,而是他那极具磁性又赋有感染力的声音,如大型电视纪录片《春风夏雨四十年》、《新中国》、《中国大西北》、《张闻天》、《中国特区》、《伟大的创造》、《五当山》、《春节的故事》、《交响》、《十一世班禅》、《使命》、《军旅先锋》、《歌声飘过80年》等不同风格的解说。其实,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稍加留意就会发现,在《千秋史话》、《到西部去》这两个栏目中就有他的主持身影,这是两挡内容不同、文化品位较高的栏目,很耐看。作为服务于海外华人观众的国际频道,任志宏自有他的见解:“提升自身文化内涵与品味,是做好国际频道主持人的关键。保持健康、良好的气质和声音形象极其重要,因为你在荧屏上的每一次出现决不代表你个人,而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气质和品格。”特别是他在《千秋史话》中庄重大方、具有思辩内涵的主持风采,赢得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,并逐步培养了一批海内外固定的观众群。正如海外观众对他的评价:“任志宏先生在诸多节目的主持和解说中那诗韵十足,富有磁性的声音更为节目增加了中国文学之美感。”在每一期历史节目的叙说中,他始终注意把握中华民族文化含蓄、质朴、一身正气的准确定位,力避浮躁、拿捏。“不求轰动,只求品位”是他对自己的主持定位。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华文明他甘愿做一块“铺路石”,由此“不骄不躁”的他,越来越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喜爱 。

  艺术需要个性

  记者:大家对您的熟悉可能都是从声音开始的,喜欢您声音的人应该比熟悉您名字的人还要多得多。大家都比较感兴趣,您近乎完美的男中音是天赋,还是经过“化妆”的呢?

  任志宏:首先要更正的是,我的声音准确地说应该是男高音。惊讶吧,闲的时候,我也会挑战一下《我的太阳》。说到声音,这确实是天赋,但对语言艺术工作者来说,实践远比天赋更重要。我对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这句话深有感触。没有个性就谈不上艺术,那个性就是从若干年的实践中得到的。我最早喜欢京剧,在那时,就觉得语言对我的震撼力非常大。于是,我开始模仿那些播音前辈的作品,他们声音中的气质和力量,让我感受到了有声语言的大国风范。

  记者:那您从事现在的工作应该是兴趣所致,水到渠成喽?

  任志宏:完全是兴趣所致。当初像邱岳峰、尚华、孙道临、毕克、乔榛等老艺术家都是我顶礼膜拜的人物。我整日模仿那些大师们的作品,通常一部影片都要看上几十遍,然后仔细揣摩他们的特点,寻找自己的感觉。他们能够通过声音将人物表现得如此出神入化,简直让我痴迷。我惊叹,中国居然有如此美妙的声音。后来,我斗胆用录音机自录一些小段子,寄给上译厂。虽然我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从那次开始,但却得到了上译厂几位大师的点拨,让我坚定了以后要以声音为职业的想法。

  电视中有一隅必须是蓝色的

  记者:多年来无论做什么节目,“不求轰动,只求品位”是您对自己的一个定位,这里的“品位”如何来理解呢?

  任志宏:我想,一个大家,一定不是张张扬扬的,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,特别是在人云亦云的今天,坚持自己的个性非常重要。作为新闻工作者,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一部分人是很有意义的事。我做的多是一些和文化相关的栏目,我觉得现在这样的栏目太少了。幸运的是,我在做。我可以通过这样的栏目,让中国古老的文化缓缓流淌下来。我自豪,我不是在误人子弟。尤其在素有国家台之称的中央台,我认为,一定要有一隅是蓝色的,是干净的,是大家可以在这里呼吸、思考、感动的。而做这样的栏目,需要耐得住寂寞,长久坚持。

  记者:您主持的《国宝档案》、《子午书简》等节目都是文化品位相当高的栏目,做这样的节目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会这么出色的,您是怎么做到不断丰富自己的呢?

  任志宏:这可能要得益于童子功。我少年时期对语言的疯狂,致使什么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。在我身上,很少有突然遇到不熟悉的栏目内容需要恶补的情况,完全是厚积薄发。做一个好的主持或解说,一定要对大众生活充满热情,关注大众命运,这样才会有自己的人生感悟,才能在工作中注入自己的热情。

  记者:那有没有觉得驾驭不了的时候?

  任志宏:很少。这要感谢山西那块土地,感谢伟大的黄河流域文化带给我的积淀。做了这么多的栏目,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作品即人品,它们是一脉相承的。我做节目一定是用心的,一定要让自己的声音给这部作品加分,而不是减分。我时常要反问自己:如果不依附画面,我的声音还能不能把对方打动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才会让我安心。

  有压力是因为不喜欢

  记者:您从事的工作压力非常大,在这样的高压下,您有没有什么解压的秘诀和读者分享?业余时间会做些什么呢?

  任志宏:这个恐怕要让大家失望了。恰恰相反,我很少感受到压力。很简单,因为我在从事着我愿意做的事。虽然从体力分配上来说,确实很累,当我心里是快乐的。有什么比睁开眼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更好的事情呢?如果你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,并坚持下来,得到的只能是享受。那些压力很大的人,应该反问一下自己:那些事情是不是自己想做的?

  其实,我是个工作狂,晚上可能终于有个小憩的时间,我会去网上浏览一下新闻,看一些博客的好文章。我很爱看那些关注中国命运的文章。感谢这个开放的时代,让一些人可以在那里说真话,毫无掩饰。如果我一个星期没有动笔,也会心痒,我会找个时间静静地对着电脑梳理一下情感,并将它记录下来。这是我成长的方式。

  记者:听说您钢琴弹得非常棒,经常还有诗歌发表,同时又做主持,又做解说,这么多身份,哪一个是您最喜欢的?

  任志宏:其实无所谓最喜欢,这些都是综合型的。弹琴、作诗会让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,让我有激情投入工作。它们都是我喜欢做的事。我最幸福的时刻和很多人都一样,就是能一个人抱一本好书,静静地阅读。其实,人生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留影。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像北岛、顾城、舒婷那代人的作品,他们的人生经历非常复杂,体现在作品中就会有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。现在我偶尔去书店转一转,总会被一些书吓一跳,那名字起得让人毛骨悚然,简直不能说是一部作品。经典的作品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品位,还会给你重要的人生哲理。

  我愿意做幕后英雄

  记者:有没有想过,某一天不做主持了,您的声音从观众耳朵中消失了,您会去做什么?会觉得失落吗?

  任志宏:不会的,怎么会失落呢。当年因为改版,《千秋史话》的节目被拿掉了。我非常伤心,这是一档我很喜欢、也为之付出很多的节目。但当时我觉得台里没有其他更适合自己的节目,就毅然决然地转向幕后,给自己一个积累的时间。很多配音大师可能一辈子都不被人熟知,但他们是知足的。如果有一天不用声音来工作了,我会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幕后英雄。或者,我可以在家里和女儿弹弹钢琴,顺便唱两句,这都是我梦想的生活。

  记者:最后想问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,但却是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,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有修养的人?

  任志宏:呵呵,你的问题让我想到了莎士比亚作品中一句经典的台词:“生存还是毁灭。”每个人都在这样追问社会,追问自己。每个人都想标新立异,在这浮躁的人生平台上凸显自己闪光的一面。但这种凸显一定不能是通过一些“秀”秀出来的,一定是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,才可能写成一个大写的“人”。所谓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,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的长和短、优和劣,而如果连自己都看不懂,那还谈什么百战不殆。我们中国人都活得很累,因为大家都习惯掩饰自己。我却要说,做人应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含蓄、质朴,应该真实正派。
[人物传记]更多精彩文章欣赏
[配音社区]其它最新美文欣赏
平台公告区
[平台新闻]优优配推出网配行业终极共赢运营模式
关注度:77765人次
[平台新闻]世界卫生组织与优优配的故事
关注度:106969人次